夏秋季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种类有哪些?食品安全要注重的是什么?8月7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举办的“岭南时令与健康专家媒体座谈会”上,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提防辨别食物中隐藏的“致命杀手”。
广东夏秋季天气炎热且维持的时间长,细菌性感染或中毒是夏秋季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类型。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任医师黄琼提醒,食品安全注意做好“一清二熟二安全”。
“一清”——保持清洁。准备食品期间要常洗手,场所和设备要注意清洗和消毒,做好防虫防鼠。
“二熟”——生熟分开、做熟。生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要有专用的刀具和切肉板做处理。此外,食物要彻底做熟,熟食再次加热同样要彻底。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要确保达到70℃以上,最好使用食物专用中心温度计进行测量。
“二安”——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挑选新鲜和安全的食物原料,夏季温度高,熟食在室温下不要存放2小时之后,建议在5℃以下和60℃以上的条件下储存。专家提醒,冰箱不是保险箱,不建议过久储存食物,速冻食材不建议在室温下化冻。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注意远离夏秋季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有一些隐藏的“致命杀手”需要非常提防辨别。
黄琼表示,广东夏秋季天气炎热且维持的时间长,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单增李斯特氏菌等致病菌,可谓是食物中隐藏的“致命杀手”。这些菌生长繁殖甚至产毒不会令食物明显发霉变质等,但可能会引起中毒死亡或孕妇流产、死胎等严重不良后果。
例如,肉毒梭菌可能污染发酵食品、风干肉制品及真空包装食品。黄琼建议,谨慎购买熟肉制品和发酵食品,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或小作坊生产的食品。不建议街坊朋友们在家自制发酵食品和肉制品,例如自制泡菜等。如果一定要做,要确保原辅料和制作的步骤的清洁卫生。
此外,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米酵菌酸也是可引起人体中毒甚至死亡的剧毒毒素,常见引起中毒的食物有发酵的谷物制品、久泡或变质银耳、木耳或过期的湿米面制品。人体摄入1-1.5毫克毒素便足以致命,病死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
专家建议,家里不要擅自进行酵米面的制作;木耳银耳泡发用水要干净,时间别超过两个小时;购买湿米面制品要认真留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的食品等。
此外,还有两种致病菌需要特殊人群格外的注意。单增李斯特氏菌主要存在于受污染的生冷、凉拌食品中,可引起孕妇早产甚至流产,建议孕妇、新生儿、老人以及免疫力较低的人群避免夏秋季进食这些高风险食品。夏秋季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也较常见,肝硬化患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需注意避开生食,感染后病死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