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你吃的蔬菜安全吗?——山东“双菜篮”如何保障京沪市民吃上“放心菜”

  新华社济南5月13日电(记者吕福明、张志龙)作为全国的蔬菜主产区与集散地,无论是寿光还是兰陵,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严把蔬菜“质量关”“安全关”。一棵蔬菜,是如何从菜农的田间地头运送到北京、上海等地,成为百姓餐桌上“放心菜”的?

  “在寿光市场上,菜农是买不到禁用农药的。”寿光农业局局长杨维田自信地说,寿光对农药销售建立了定点经营和购销登记制度,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排查。“我们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决不允许带有违禁农药的蔬菜流入市场。”

  “谁砸寿光蔬菜的牌子,市委、市政府就砸谁的饭碗。”在安全体系构建上,寿光市曾放出狠话。确实,寿光、兰陵两地蔬菜种植培养面积合计有200多万亩,如此庞大的种植培养面积监管起来着实不易。

  在兰陵,同样没有禁用农药的藏身之地。兰陵规范设置了500家农药经营网点,建设了农药登记备案大厅,全面实施农药经营备案制度,对进入兰陵市场的农药产品和农资、农药经营户进行登记备案,实行条码化管理,实现了农药产品可追溯。

  在一种强大自觉意识的推动下,两地除了对农药流通加强监管外,还探索出“三户联保”、追溯体系等办法保证蔬菜生产的安全性。

  4月16日,兰陵县向城镇曾城后村村民胡英国在华凯蔬菜市场卖掉了248斤青椒,现场领到1016元现金。收购方表示,经检测,胡英国的蔬菜质量完全合格。憨厚的菜农胡英国说:“村民之间互相监督,菜品质量有保证了,村民的收入才有保证。”

  2014年,兰陵县在向城镇率先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联户担保、菜农自治”监管新模式试点,按照“农户承诺、联户担保、合同约定、专人监管”的原则,3至5户菜农为一个联户“单元”,通过相互签订担保协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逐步形成了一张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质量对我们来说是生命线,要想尽办法确保质量,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农民收入。”向城镇党委书记李玉坤表示,目前兰陵县正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向城镇的这种做法。

  在寿光文家街道桑家庄村村民桑雪敏的大棚进口处,墙上蔬菜安全追溯体系颇具网络时代气息的二维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拿起手机一扫,手机上立马出现了地块名称:桑家合作社16号;种植品种:圆茄;以及生产者信息地理信息等一应俱全……

  桑雪敏说,自从2011年加入桑家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来,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还注册了品牌“桑盛”,自己省心不说,因为菜品质量好卖价好多赚了不少钱。“啥时候用肥,啥时候打药,都扫一下二维码,扫得多了还有奖励,所以大家都很积极。”

  在兰陵县向城镇凯华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即将装箱运走的货品上,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追溯二维码。拿着手机扫描了一箱黄瓜,结果显示,这箱黄瓜采摘日期是2015年4月3日,3月6日进行了灌溉操作;3月24日进行了肥料管理,各种田间管理信息一目了然……

  各地的蔬菜经过地头市场、中间商的收购后,从全国各地进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进行交易。交易从凌晨2时开始,检测也从2时开始。寿光的菜农为了多卖点钱,也有选择直接拉着菜到这里交易的。

  4月15日一早,在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员游春萍熟练地将黄瓜和土豆进行对称取样。仅仅半个小时,这两个批次的产品就检验完毕,结果都是合格产品。每天,这样的取样检测达到300批次。

  “现在市场的蔬菜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一经发现药残超标严重的蔬菜都是就地销毁。”检验测试中心经理隋玉美表示,物流园蔬菜每年抽检10万批次。

  37岁的菜商纪振男和记者说,进入4月份,每天都有30吨白菜花从上海种菜基地运来,在这里配菜后发往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越南的紫薯、上海崇明岛的白菜花、河北的香菇……你能想到的蔬菜品种,在寿光这一个市场都可以买到。”

  据了解,寿光市蔬菜批发商业市场交易份额中70%是外地蔬菜,国家蔬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市场设立了检测站,凡进场蔬菜都要抽检,检测合格的才能进场交易。

  全国各地的单一蔬菜品种进入寿光市场后,进入中国的蔬菜集散中心进行配菜。经过配菜后,装满20吨左右的一二十种蔬菜的货运车大约每天12时到14时之间出发,目的地是北京的新发地蔬菜批发商业市场。

  六七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后,这些货运车晚上八九点钟就能到达北京的新发地蔬菜批发商业市场。接下来,这些蔬菜就会往下一级的批发商业市场或者超市分销,天亮前就把这些蔬菜摆到了超市或者农贸市场的摊位上。市民一早买菜,就可能买到前一天还在寿光市场的各类蔬菜。

  同样,兰陵的菜也是在配菜后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运输,运到千里之外的上海市,大部分菜品进入了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商业市场,进而进行下一步的分销,到下一级批发市场或者超市,直至上海市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