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箱箱共用CEO廖清新:ESG高水平发展背景下工业包装大循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12月19日,箱箱共用CEO廖清新受邀参加“第五届物流包装发展大会”并作主旨演讲。此次大会聚焦物流包装技术应用与创新,旨在推动物流包装产业体系一直在升级完善,是推动物流包装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共享化发展的专业盛会。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有关领导,科研院校资深专家,国内物流包装研发设计、生产、服务、应用等100余家企业200余名代表到场参会。

  廖清新认为,在ESG和高水平发展背景下,中国工业循环包装产业即将进入黄金新十年。通过近十年的产业观察和实践,箱箱共用深刻感受到,社会在期待包装循环的能力,而非循环包装。包装企业一定基于对ESG高水平发展的思考,确立更高的行业和产业使命。在包装全方面进入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大循环时代,企业不仅一定要通过信息化、工业化能力加快自身的新型工业化建设,同时需要基于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等底层技术创新,才能真正为用户所带来安全价值、成本价值、技术价值和数据价值,引领产业链向中高端、高的附加价值迈进。他呼吁产业上下游伙伴携手,拥抱工业包装大循环时代,一起携手让包装循环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

  大家下午好,很谢谢在这个特殊时间点,协会组织这样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很谢谢马增荣会长和装备委团队。

  作为循环包装行业持续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箱箱共用非常荣幸与在座的行业伙伴,分享我们在当下ESG高水平发展背景下,对于工业物流包装发展机遇和挑战的一些思考。

  循环包装产业在中国其实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但过去该产业并非热门产业。如今恰恰相反,我们迎来了行业的黄金新十年。可以说,无论是创业企业还是用户,在循环包装替代一次性的这条路上,大家有更多的共识和兴奋点。美团曾说,2019年是过去最差的一年,但会是未来最好的一年。其实我们并不认同,因为不同行业的周期、趋势是不一样的。循环包装产业的黄金时代,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无论在供给侧还是在需求侧,现在大家都在思考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尤其在疫情反复和极端气候频发的背景下,我们的社会产生了很多发展与环境的矛盾,这里主要有三点发现,想与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个发现是,循环包装代替一次性成为必然。最近两年以来,我们发现行业标杆企业、大型企业都在ESG框架下进行了比较多的探索,现在大型国企央企考虑的不单是收入利润,也不单是技术研发,也必然会考虑自身发展对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循环代替一次性成为必然。为什么我们今天一直在讲这件事情,因为创业企业在成长的路上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念,是不是在一个正确的趋势上,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对于趋势的理解没有到位,那创业的风险将会是非常高的。这个甚至比方法论更重要。在ESG和国家双碳战略驱动下,我们站在了一个非常必然的趋势之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发现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包装行业,行业政策和法规也越来越完善,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长周期的资本、绿色金融也把眼光投入到这个行业,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需求、新资金涌入到循环包装赛道。作为供应一方的企业,我们也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且我们坚信,在新的十年,这个行业非常值得持续耕耘。我们找到了真正精神力量的指引,来应对多变、动荡的外部环境,这是我们对行业产生自信的本源。

  第二个发现是,从1995年至今将近30年的时间里,整个行业始终在发展变化。我们该如何区分行业的发展阶段呢。从箱箱共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得知至少应该有四个阶段。从大的时间周期来说,1995年到2010年主要是中国入世加入WTO的关键时期,所以中国受外资的影响巨大,这个阶段很多企业在周转箱的概念上真正得到极大普及。这期间也是我们包装产业起步后快速发展的15年,包括国内的很多托盘企业都在这15年期间高速发展起来。这一阶段的包装主要服务于基础搬运,主要是与货架、叉车或仓库做一些联动,所以仍比较基础。2010年到2014年是2.0阶段,包装行业得到央企、国企、自动化产线的投入,我们开始进入了包装箱要与自动化匹配的阶段。从2014年到2020年就是全新的智能化3.0阶段,主要受电商新零售企业影响。3.0和2.0最大的区别在于,自动化阶段是有大量的数据孤岛的,而在智能化阶段,数据是全程贯通的。因此,在3.0阶段,包装基本上是智能包装加云系统这样一个组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新价值,这中间大概有10年的时间。

  到了2020年,又开始一个新分水岭,也就是4.0大循环阶段。在这个阶段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以及双碳战略,顶层设计出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真正关注在ESG战略框架下面,如何将一次性包装转变为循环包装、绿色包装,这需要做出更多实质性的变革和贡献。我们明显感受到,2020年之后,企业在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和迫切。在4.0阶段,包装循环开始变为一项专业的服务。从工厂内到工厂外,从上游到下游,用户对包装产生了全链路循环期待。包装开始变为一种社会资源,而非单一容器。这也反向要求专业的人力、物力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来运营和维护。与此同时,需要有专业的企业、专业的资本进行投入。我们判断,包装产业未来肯定不是单一的技术,单一的能力,而是复合的能力。包装已经开始真正进入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时代,不再像过去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靠打价格战已是行不通的了。

  第三个发现是,市场现在期待的是包装循环的能力,而不是循环包装本身,这对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从1995年到2022年,部分领域一次性包装使用的成本已经翻了两番,有些行业从原来的10元变成现在的40元。一次性包装不止有生产成本的提升,还有到了目的地之后增加的环保处置成本,尤其在一些非危化学品领域,一次性包装的总成本非常高。但是可循环包装的成本是在不断下滑,尤其2020年,即中国ESG元年,进一步加速了循环包装的普及,循环包装和一次性包装产生了剪刀差效应,真正的拐点出现了。与此同时,伴随着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包括包装循环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部分行业的循环包装已经能够实现50%的成本节约,所以未来循环包装的长久成本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越来越明确。虽然在不同的行业曲线构成和变化速度有差异,但不可否认,越是环保压力大的产业,代替价值越高。

  作为众多循环包装服务商之一,箱箱共用开始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真正具备包装循环的能力。我们认为非常关键和核心的一点是,在供与需两端,从业者或使用者都应该有使命感,虽然做企业难免要考虑经济回报,但在讨论经济回报之前,必须要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这和二十年前的行业追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自己对自己发问,我们是不是带着一种使命进入这个行业的,因为这个行业太艰难了。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社会环境问题,但从业企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相比一些热门的赛道,资本对循环包装行业的关注和投入还远远不够,甚至是稀缺。从业者必须真正具备长周期投入准备。可以说,ESG赛道必须依靠时间和金钱两个要素,单靠一个要素是做不出来的,这个赛道注定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只有在长周期的思维之下,我们才愿意为原创知识产权做投入,为数字化技术做投入,为信息化工业化做投入,如果我们不做这些全要素的投入,就无法满足4.0大循环时代全社会大流通的包装循环服务需求,只能做循环包装,而不能做包装循环。

  我们得知,要真正具备包装循环的能力,必须要基于两化融合,基于知识产权,而且还要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即“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才能满足客户对安全价值、成本价值、数据价值以及方案价值的要求。包装安全与否,在很多产业属于严峻的挑战,我们要用新技术去代替百年历史的传统包装,而且要更安全更可靠。另外一个挑战就是,现在循环包装成本如果不能比一次性降低30%的话,就不具备价格的可持续性,新技术能否替代老技术,最终还是看成本。第三就是数据的价值,现在包装对接用户,一定是要提供数据,不管是硬件、软件,还是平台,都变成了通用技术。如何融合起来,对团队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离不开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后就是方案价值,中国是制造大国,40万家规模以上的企业都在等待着循环包装,每个细分行业都有千差万别的需求,所以必须为每个行业提供专属的循环包装方案,这要求对行业的Know-How认知必须足够深刻,也考验着企业的底层能力。总的来讲,从循环包装到包装循环,对从业企业的综合要求非常高,需要时间、需要资本、需要耐心、需要使命,我们才能真正形成代替一次性包装的“剪刀差”,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带来的观点和发现。

  这里也借物流包装技术发展大会的机会,对箱箱共用十多年的产业实践做成果汇报和总结。从循环包装企业到包装循环服务企业,我们如何重新定义自身?我们认为,箱箱共用代表的是全行业的循环服务能力,和一次性包装的替代能力。

  首先,在液体行业,通过多年的观察,我们得知化学品和食品饮料是两大市场需求。对于化学品行业,箱箱共用提出的方案是“蓝循环”,对食品饮料行业,我们提出的是“绿循环”。我们看到,液体行业对安全的挑战最大,因为在运送过程中,晃动惯性带来对液体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如何用102个零部件组成的可折叠箱子,对抗不同运输场景的晃动,如何让不同粘稠度液体排放残留最小,以及如何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抗凝结、防结冻?需要从灌装、排放、五金件等等,必须给出一整套安全可靠的方案。除此之外,我们需要为用户搭建专属的循环运营网络,为用户更好的提供T+1的时效保障。运营的SOP和售后服务标准都必须执行到位,包含“收箱、发箱、清洗、维修、耗材”等一站式配套服务,只有这些全部到位,才认为我们为中国散装液体由一次性迈向可循环做出了真正可行的推进和贡献,这个系列被命名为“蓝绿双循环”。因此,箱箱共用的第一种循环服务能力,就是推进中国散装液体行业从一次性转向循环共用的能力。

  其次,零部件制造企业包含汽车产业、家电产业等,这里的零部件品类是数以万计的,包装企业需要为客户提供快速定制的能力。零部件对于工业循环包装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中国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全面进行转型升级,作为包装循环服务方,必须要能提供从包装到内材的整套解决方案。所以更新技术、更快定制,是我们服务零部件行业的宗旨。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前面说的新材料、新工艺。用户在期待更安全的防护、更多的收容数,以及高效匹配自动产线与机器人抓取的全新方案。针对电机、电池模组、电芯等自重重、防护要求高的品类,以及电路板、液晶面屏等有防静电、防尘、防水等包装要求的高附加值品类,箱箱共用基于多层共挤、高拉伸厚片吸塑、双层强化吸塑、塑料表面涂层、覆膜等新工艺以及阻燃、防滑、导电等新材料技术创新,为用户提供服务。在零部件市场,箱箱共用虽然是后来者,但是我们得知,中国现在任何一个细分的零部件产业,都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对于面向零部件行业的循环服务,我们将其命名为“新干线”,我们要用更新的技术、更轻巧更先进的工艺、更好的服务,来对接各个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我们的专业服务价值。

  针对希望进行智能化升级或者拥有更高效管理能力的传统包装用户,咱们提供智能包装及SaaS服务。现在中国有大量的企业还在使用传统非智能包装,他们要更加专业的运营及管理服务,来管理包装的数据、循环效率等问题。对于包装加上物联网智能硬件再搭建SaaS管理系统的服务,我们命名为“芯循环”。这也是箱箱共用在2022年基于过去对行业趋势和客户的真实需求的观察,给出的三个非常专业和高效的循环服务方案,即:散装液体—蓝绿双循环,零部件—新干线,智能包装及SaaS——芯循环。但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还远远不能够满足所有行业的需求,因此以后的每年,我们都希望可以发布新的行业技术方案,与客户一起携手共创,不断解决挑战,创新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产业使命:推动工业包装大循环,服务制造业零碳转型。这将是在2060年之前长期存在的使命。我们为什么提出了为地球而创新的概念,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人与地球和谐共生的问题。创业企业应该要找到存在的原点,价值的原点,从根本点上去找依据。箱箱共用的逻辑取得了绿色金融的认同,也取得了员工队伍的认同,我们也非常荣幸可以在这里和同行一起分享。

  最后,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产业伙伴可以合作携手,大家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大更好,真正推动整个社会包装循环的共用,让包装循环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在国家大力关注实体经济,全方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的大背景下,循环包装产业正迎来史无前例的战略发展期。祝愿各位企业家朋友们都能在时代大潮中踏浪前行,大家一起携手共进,共建我们绿色美好的地球、美好的家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