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这些“南方”农产品都产自甘肃

- 2023-12-26 - 育苗袋
产品详情

  从品茶者到种茶人,这一切的转变均因文冠果树的推广种植。近年来,每年四五月份,很多白银市靖远县东升镇及周边村民都会前往东升镇保安村的靖远县万亩文冠果种植及深加工基地务工。从除草、采摘、分拣,到制茶、榨油、销售,文冠果树全产业链带动了当地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务工创收。

  “我们自家田里不仅种植文冠果树,而且每年还会在陇原农林生态科技公司的文冠果基地采茶务工。”东升镇保安村年近五旬的村民魏家禄说。和其他来此务工的村民一样,经过多年的采茶务工,他们已从昔日的“庄稼把式”彻底变成了技术过硬的“采茶常客”。采茶高峰期,这个基地每天的务工村民可达近300人。

  靖远县文冠果种植历史悠远长久,但大面积推广种植还是近些年的事。2013年,在靖远县东升镇,一个流转东升镇上淌和保安两村撂荒地2.8万多亩、以种植文冠果为主的靖远县万亩文冠果种植及深加工基地成立。经过十年的发展,全县文冠果种植培养面积达到了23.8万亩,成为全国文冠果种植培养面积最大的县,其中东升镇文冠果种植培养面积就达近8万亩。2018年,“靖远文冠果油”获国家地标产品认证。2019年,靖远县被中国特产协会授予“中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走进位于东升镇的靖远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此时饱满圆润的果实已摘下枝头。每年五月份在这里举办的文冠果赏花文旅活动已成为远近不少喜欢品茶的游客最难忘的体验。

  茶香醉游人,果油烹美味。采摘下来的文冠果嫩叶被送到加工基地后,经过分拣、杀青、烘焙或者发酵等工序后,被制成色泽鲜亮、口味醇香的鲜茶;而文冠果的果实被采摘下来后,通过脱壳、加工后被榨制成食用文冠果油销往各地。截至目前,靖远县在文冠果方面已自主研发出食品、药品、化妆品等3个系列9款产品,其中“靖远文冠果油”2022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以前游客来靖远,可以吃到西瓜、枸杞、大枣、羊羔肉等;如今来靖远,还可以享用到地道爽口、新鲜上市的原产地文冠果茶。”靖远电商办的负责人刘文清说。走进靖远县西北农产品网红直播基地,每一位主播身后陈列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中,都少不了文冠果系列新产品。“虽然现在已经过了采茶采果期,但文冠果系列新产品常年销售。”刘文清说。

  小小文冠果,撑起靖远富民大产业。近年来,靖远县把文冠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路子,在筑牢干旱山区生态屏障的同时,文冠果产业也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华丽转变。目前,全县14个乡镇都有文冠果种植,年产量达2455吨,产值达6100余万元。全县建成文冠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5家、文冠果产品加工基地3个,年产文冠果油20万斤,文冠果绿茶2万斤、红茶4万斤、茯茶5万斤,并通过多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提到吃螃蟹等水产时,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沿海城市。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几年产自甘肃酒泉等内陆地区的螃蟹等水产逐渐走进寻常人家,远销四川、湖北、上海等地。

  9月中旬,位于金塔县鼎新镇的海湾水库螃蟹养殖基地,湖水微绿,秋风拂过后泛起一道道波澜,养殖人员撒网、收网、捕捞螃蟹。网笼慢慢收拢,伴随着“滋滋”的吐泡声,一只只大螃蟹露出水面。

  好水出好蟹。金塔县境内水域面积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清澈透明,是大闸蟹生活的理想水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成熟的养殖技术,赋予了金塔大闸蟹外壳脆、内壳软、蟹黄香滑、肉质甜美等特点。

  “蟹苗是从辽宁盘锦进的,喂的是从山东威海拉来的冻鱼和本地的羊肝,后期喂玉米,这样喂养的螃蟹蟹黄饱满、肉质鲜。”养殖户吴大刚介绍道,“最近一天能销售五六百斤,发往全国各地。”

  在金塔县焦县家湖水库,养殖户李金明一边捕捞螃蟹一边喜滋滋地说:“我们是今年3月引进蟹苗示范养殖的,螃蟹成活率很高,长势很好,部分螃蟹规格能达到160g以上,而且已经走出甘肃卖到上海、湖北等地了。”

  金塔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县内提供地表河川径流的主要河流是黑河和讨赖河,均发源于祁连山。总库容1.88亿立方米,总蓄水面积36.6平方公里(约合5.8万亩)。开发水产养殖面积3万亩,其中水库2.9万亩、池塘300亩、设施养殖60亩,主要以大水面水库养殖为主。

  近年来,金塔县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湖库水面资源做活“水文章”,引导养殖企业、合作社开展大水面无公害绿色螃蟹养殖,走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的路子。目前,金塔县共有10家养殖企业(户)从事水产养殖开发,年均引进水产苗种300多万尾,培育省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家,省级水产苗种许可养殖场1个,省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养殖品种涵盖鲤鱼、草鱼、鲢鱼、鲫鱼、河蟹、鲟鱼等,年产鲜活水产品400余吨。通过订单生产、合同订购等生产经营方式,产品远销四川、湖北、上海等地。

  木瓜、香蕉、莲雾、夏黑葡萄、阳光玫瑰葡萄……这些众所周知的南方水果已经“安家”到西北了。金秋十月,来到红古区,一片片的银色大棚格外显眼,当然在大棚里面,那更是色彩斑斓。

  走进花庄镇河嘴村守诚采摘基地的日光温室,就像进入了热带丛林,木瓜成熟了,每一株木瓜树上都挂满了巴掌大小或青色或橙红色的果子,果实饱满,清香扑鼻。

  “这是我21年前从南方引进的新品种木瓜,当时未解决南方水果来到北方水土不服等难题,通过调整室温、水肥、土壤这些生产管理技术,刚试种一年,就长势喜人,开花结果。”守诚采摘园的负责人薛守诚边介绍情况,边随手取下一颗熟透的木瓜,尝一口,肉质厚实细腻,清甜可人,果肉入口即化。

  走进红古镇金砂台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葡萄架整齐排列,取下套在葡萄上的袋子,一串串硕大晶莹犹如翡翠般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这里的阳光玫瑰葡萄凭借西北日照时间长、温差大、高海拔等优势,采用传统羊粪施肥种植,充分吸收土壤中的硒等微量元素,使果实颗粒饱满,果肉鲜嫩多汁,且有玫瑰香味,是上乘的节令食品。夏黑葡萄如玛瑙,阳光玫瑰葡萄似翡翠,黝黑透蓝的西梅压弯了枝,红红的苹果满枝头……时下的红古“八宝川”,处处果香四溢,一派丰收景象。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这里生产的葡萄果穗呈圆锥形、椭圆形、黄绿色,穗重600克左右,大穗可达1800克左右,平均果粒重8-12克,亩产量达1200公斤左右。

  兰州市红古区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区的温室大棚内,一棵棵直径约二三十公分的香蕉树整齐排列,高大的枝茎,一串串青涩的香蕉从硕大的叶片中冒出头角。该园区利用科技优势,通过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有关技术专家指导,调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调整成可以让香蕉更易生长的“南方的气候”。据悉,2021年3月,园区从航天五院引进航蕉1号航蕉2号两个品种共240株,定植于兰州市红古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号棚,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呵护,温室香蕉成功“落户”西北,结出累累硕果,结束了西北地区不能种植香蕉的历史。目前,亩产预计在1500公斤到2000公斤。同时,该温室大棚为采摘观光一体,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采摘,有效助力农民增收。

  近年来,红古区依托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全力发展城郊型都市农业,在抓好市民“菜篮子”高原夏菜的同时,全力发展果品产业,不断丰富市民的“果盘子”。为此,先后引进种植美早、布鲁克斯等大樱桃,天工墨玉、夏黑、阳光玫瑰等葡萄,西梅李子、玉露香梨、荷兰香杏、北京7号桃等新品种,并通过日光温室、连体大棚等设施,新鲜果品的供应期长达八个月之久。

  据红古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随着甘肃大有红古分公司、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兰州荣升农场、兰州农尚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古大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果品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先后取得了早酥梨、皇冠梨、美早大樱桃、夏黑葡萄等一批绿色食品A级标准认定,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使红古果品深受兰州、西宁等城市消费者青睐。截至2022年底,红古区果园面积达1.13万亩,水果产量达到1.82万吨,果品产业已成为红古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又一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