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2012渴望求解……

产品详情

  刚刚走完的“十二五”开局之年,产业用纺织品也在整个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大潮中忙着自我蜕变。今天对于2012年的“梦想搜集”犹如一次打捞行业现状与未来的尝试;而纠结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增值是毋庸置疑的趋势。受访者一致认为,随着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规划的颁布,以及国家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政策的倾斜,目前行业遭遇的标准、技术、资金、成本等尴尬,以及产业链松散、价格机制混乱、品牌意识淡漠、应用衔接不畅等问题,势必在前进中得到解决。然而,“出口不景气、内销不乐观”在极短的时间内仍将持续,小到具体的市场缝隙,大到政策之下的战略考量,都成为企业年关交替时渴望求解的矛盾与困惑。除了产品和技术创新,人的问题也被提上议程。往小处说就是人才之争,往大处说就是利益之争。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盘根错节,构成了真实的众生相。仔细辨别,它们既是企业的个性,也是行业的共性;既要靠企业的力量来化解,又要靠行业组织的力量来推动。正如许多受访者所表达的那样,2012年是行业发展充满希望的一年,2012年也是荆棘丛生、需要业者拿勇气和智慧来倾情书写的一年。

  行业在“极度关注中”沸沸扬扬地稳健发展,相比惨淡的股市和压抑的楼市,还有什么能比行业被人向往感觉更好。如果说有什么困难或问题也顶多是“成长中的烦恼”。政府的高度关注和产业政策的保障与推动,引领和激发了产业热情;业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一批跨国公司及其他领域的“大腕”进入,示范并带动了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向下游产业的“亲密追求”,使相互关系也慢慢变得多地从“荒诞与无耐”的困境走向价值链融合;特别是我们协会新添了一大批新人,大家在践行服务创新中实现着“广业与崇德并重、备物与聚人兼顾”的诉求……

  无论是留恋亦或是憧憬,过去一年我们没抱怨、没有失落,只有在激情下搏击的冲动。此刻,更是表现出对马上就要来临的崭新开端的沉思与理性。

  产业用“十二五”规划的正式发布将把行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势必提振行业信心,刺激企业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投资的力度,提高行业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优化产业体系,承担纺织经济增长点的重任;医疗、土工、汽车、过滤等一系列高端论坛将陆续召开,打破行业间的坚冰,促进上下游产业衔接,将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向纵深推进;召开标准工作会议,规划产业用纺织品标准体系、重要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测试的机构建设的蓝图,力图突破标准工作对行业发展的制约;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在展会面积、参展商数量和质量、展会内容和形式上将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把其打造为具备极其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行业展会。

  产业用纺织品无处不在,未来将以“绿色、替代、新兴材料”的品牌形象提升行业的生存空间和核心竞争力。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祈福产业用纺织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满足人类现代生活的永恒力量!

  很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都是以出口为主,并且通过参加海外展会积极地开拓国外市场。我在去年10月25~27日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举办的IFAI Expo Americas 2011(2011年IFAI美洲产业用纺织品展览会暨研讨会)上有幸见到了那些熟悉的中国展商面孔,他们已连续多年参加IFAI的美洲展,有些是跟团来的。

  在展会后的社交活动中,有些来自南美国家的注册观众找到我这个中国代表,翻出一些从中国展商展台拿到的样品问我是否质量放心可靠。我当然是自信满满地回复他们,这些中国展商基本都是IFAI的会员,他们的产品是全部符合国际标准的。同时,我也对他们为什么采购中国产品产生了好奇。然而他们的回答却让我语塞——“因为中国的产品便宜”。以前中国企业靠打价格战占领市场,企业间互相压制价格,没有价格同盟,现在却落下如此大的弊病,以至于“Made in China”就等于廉价。这时,对于为什么看到有些商品在“Made in China”的上面加上一行“Designed in”/“Created in”(设计/创造)于其他欧美国家恍然大悟。

  最近参加了国内一个与产业用纺织品有部分关系的行业协会的会员大会,会上有不少精彩发言使我了解了不少国内行业的信息。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喇叭口”之说。

  经过该协会的关注,最近几年,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国内进口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国内同类出口产品的价格,根本原因是国内出口产品的价格在近几年就没有增长。不由得佩服那些生产企业,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下,在高居不下的原料价格和一直增长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下,要维持价格基本不增长真是不容易。

  在外,没有定价的话语权;在内,低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这个倒成为加速企业科技转型的双重动力。很多企业手持资金,就待好项目投资,于是大家齐走一条路的情形又将发生,价格战又不能避免。如何让“Made in China”华丽转身,让全世界的消费者看到“Made in China”就等于看到了高质量、可信赖的产品,是当务之急。

  让“Made in China”转身的第一步,需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机械自动化的普及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第二步,需要积极探索产品提升渠道,企业应该大踏步地走出国门,学习研究国外的产品和市场趋势,甚至直接与终端应用商对话,明白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和看法来加以改进,生产出真正符合消费者的产品;第三步,企业要研究怎么样进行形象包装,这里说的包装不是说华丽的打扮,而是市场战略;第四步,可能比较难,就是需要企业之间紧密团结,在国内行业组织的领导下一致对外,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对于希望进行产业升级的纺织企业来说,更要注重整个行业的统筹调配;第五步,也是将来的趋势,需要更看重环保给企业的附加值,以便随时应对不久将来海外进口国给出口企业设置的环保贸易壁垒。

  中国百姓可能感觉自己普遍有个弊病,就是有点崇洋,其实各国百姓都一样。虽然产业用纺织品不是终端产品,也不是大众消费品,但是也可以创出品牌,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总之,希望有那么一天,当那些海外采购商再对中国产品做采购的时候,考虑的第一因素不是低价,而是“Made in China”就是质量和信心的保障。

  2011年我们公司增加了一条化学热粘合非织造布生产线,产量虽然提高了,但效益却没太多增长,全年增长率预计在10%左右。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汇率走高、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都在影响企业的利润增长。

  我们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各种非织造布及其制品,包括浸渍、水刺、针刺无纺布及各种擦拭布、抹布、印花无纺布、过滤材料、无纺布袋等。产品80%出口,主要面向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德国等国家。欧债危机使我们的订单减少,对我们的冲击还是蛮大的。去年,我到英国、西班牙、德国看了一下,拜访了世界最大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科德宝公司,总的感觉是出口形势不乐观。

  现在都在讲产品创新,我们也开发了一些新产品。如在非织造布上设计了一些颗粒,用这种非织造布做成的一次性地拖地布,很受国外采购商的欢迎,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产品。另外,一些外商到别的企业做的产品不合格,出现质量上的问题,他们就拿到我公司来做。这些出现质量上的问题的非织造布,由于添加了过量的碳酸钙,出现了严重的质量上的问题。这样做,就把行业做烂了,行业无序竞争,令我们这些做得好的企业很受伤。

  对2012年行业形势,我的分析总体看不乐观。出口受欧债危机影响,内销市场也不好做。前几年,纺粘行业上马了一大批小纺粘生产线,提前透支了纺粘行业利润。我认为,SMS(纺粘熔喷复合无纺布)的市场可能会好些。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产品的市场也很大,会给我们这个产业带来机会。

  一是资金压力大。银行不愿放贷给我们非公有制企业,即使放贷,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利率上浮较高。现在的情况是,利率基本要上浮40%~50%。这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还高,使中小企业很难生存。

  二是投资回报率低。各种税负压得企业喘不上气来。举例说,我们投资新上一条纺粘生产线亿元,算下来企业净回报不到3%。银行回报率要达到10%,政府部门可以有5%的回报。现在地方政府各种税费太多,摊派到企业头上的除增值税、营业税外,还有土地税、水利费、防洪费、房产税等,使企业很难将赢利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中去。

  三是制造业成本高。现在各种成本上升,原材料、人工和看不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使企业举步维艰。大家感叹现在做企业太难了,许多企业家都表示再这样下去线年我们仍旧是充满期待的。

  首先,希望国家进一步落实非公有制企业“新36条”。国务院公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6个准入领域、18个方面的具体行业,但没有真正落实。现在国有企业在融资、资源、信息等方面处于垄断地位,民企与之竞争处于劣势,这很难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如何保护民企利益不能老是说说而已。

  其次,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使欧洲民众消费水平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订单减少,因此扩大内销成为企业应对危机的良策。在扩大内需方面,需要行业统筹考虑。

  2011年,我认为非织造布行业的主体问题一个就是专业人才就业率低,导致企业可持续发展受阻。培育纺粘行业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是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再有就是行业标准滞后,影响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在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市场开拓和营销模式都发生明显的变化的情况下,行业标准滞后,给行业升级、市场推广和扩大内销带来阻碍。第三是非织造布市场销售价格偏低,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逐年提高,扩大了企业应对市场的困难。

  对2012年的期许,其实是练好内功,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团队。今年,我们将与北京一家公司联手,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编写企业大学的教材,因人施教。再有就是提升公司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在这方面,我们是要加大投入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的明天。我们在北京成立了海东青(北京)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是通过这个窗口,加强与科研院校产学研联系。今年将启动我公司“三五”人才教育培训工程。

  2011年公司在提高升级换代产品的生产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我们目前主要生产高端SS、SMS、SMMS、SSMMS、等无纺布机械设备及产品,随着该类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而且伴随其远优于单S产品的性能,该产品必将从高端产品转变成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11年我们把握了市场方向,在该产品的生产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使得公司在该市场占领先机。

  2011年,我们提前完成了国家发该委下达的“年产6套SMS纺粘熔喷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新型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专项项目。更可喜的是,我们的设备已在国内外售出。我们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进行复合、组合纺粘非织造布设备及工艺的研发,取得了一些成果,并有了上述设备、工艺的专利技术,公司已取得1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0项,2011年申请的4项专利已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必将对非织造布行业的产品格局变化、提升产品的质量、丰富产品品种带来影响。

  随着欧美经济危机的蔓延,国内外无纺布应用领域增长缓慢,而国内外无纺布生产线却是在迅速增加,使无纺布公司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给企业的销售带来一定影响,虽然保持满负荷生产,但销售价格、利润因竞争影响较大。

  2012年初我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精发实业有限公司投产,该厂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工业园区,将形成年产3万吨SMS、SMMS、SSMMS无纺布的生产能力。其中年产1.2万吨的SSMMS生产线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速度达500米/分钟,我们大家都希望无纺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广泛,也希望我们公司能够将无纺布行业做得更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2011年,福建建州竹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竹原纤维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

  2011年5月,建州竹业建成全球首家竹原纤维示范生产厂房,并投入生产。2011年8月,建州竹业制定的《竹原纤维》企业标准制Q/JZZY001-2011,成功通过专家评审并在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这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备案的竹原纤维企业标准。2011年11月,建州竹业的《热—机械耦合制备竹原纤维技术》,成功通过由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组织的国内行业专家委员会鉴定,整体水平被评为国际领先,并获得了福建省新技术新产品证书。

  在过去一年里,建州竹业致力于竹原纤维产业化实践,不断研究下游产品应用领域有关技术,已经开发出纱线及牛仔布、汽车内饰板、空气滤清器、床垫、毡子、地毯等成熟产品,并开始市场化运作。目前,建州竹业已经由点到线、从线到面成功开发了多家下游战略合作厂家,为竹原纤维下游应用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联盟建设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2012年,建州竹业将接着来进行竹原纤维精细化技术提升,扩大下游有关产品开发,组建竹原纤维产业联盟,推进竹原纤维产业市场化和规范化运作,实现市场销售目标,并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打造出真正天然竹纤维的产业链。

  去年11月,我们在河北廊坊,中国中纺集团投资兴建的第二条双组份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纺粘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正式开车试生产。从目前生产的非织造布情况看,布面均匀度和抗拉强度等,完全达到了设计的基本要求。这是在江西吉安首条开车成功后,我公司又一条双组份纺粘水刺无纺布生产线的开车成功。它以PET/PA6两种切片为原料,采用中空桔瓣型双组份纺粘+水刺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单丝纤度可达0.075-0.175D(开纤后)。第二条生产线,在工艺上我们做了许多改进,如在管式气流牵伸方面,经过技术攻关,提高了铺网精度,牵伸平稳,保证了布面的均匀度一致,牵伸速度也得到提高,从而使整条生产线的产能大幅度的提升。去年,我们公司发展平稳,得益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研发。

  2012年,我们公司将朝着技术创新方向继续攻关。在多种纤维材料、跨学科领域和多项工艺整合方面做积极探索,开发新产品和新设备,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为我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1年企业面对的主体问题是融资困难,这应该也是我国中小企业都会存在的一种现状,企业困难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我公司如今有6条生产线,企业善于产品创新,以及开发新产品,我们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好的,很多国外客户也很看好我公司的产品,如今就等着将其大面积推广了。

  在新的一年,希望公司能够一如既往地将产品做好,继续开发出新的产品,并将产品大面积地推广出去。今年我们要再增加一条“阻燃”生产线,实现全套最有特色的可多次粘贴的无纺布壁纸,不管今后多么艰难,我们也要把无纺新产品不断推广开来。

  我国非织造行业的快速地发展给高校的人才教育培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进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各高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

  天津工业大学在“十一五”综合投资的支持下,建设了集双组分纺粘、机械梳理、气流成网,水刺、针刺、热粘合、化学粘合固网,复合、涂层及功能整理于一体的柔性非织造材料加工实验线。该生产线可促进学生对不同加工方法和生产原理的理解与运用,极大促进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完备,企业中先进的生产的基本工艺、生产装备以及控制手段为学生拓展专业相关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保障,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生产企业,培养工程意识。

  由于我国非织造行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且区域发展不均衡,因此如何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并加强学生在企业中的监管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解决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和学校间的沟通合作,也需要国家和行业政策的支持。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同时为加强企业和学校的科研成果对接,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充分了解和沟通,一方面教师的科研成果应顺应企业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创新意识,从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等方面长远考虑,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才能使产学研实现顺畅对接,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