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苹果无袋种植缘何叫好不叫座:“好吃不好看”市场路漫漫

产品详情

  眼下正值苹果成熟收获的季节,如果采用“无套袋”种植,果农一亩地可节约3000多元成本,同时所产苹果糖分高、味道足。青岛农业大学等学术与科研机构,5年前开始在青岛试验苹果无套袋种植。日前,半岛全媒体记者探访发现,随着一些参与的果农做出“复袋”之举,这场持续数年的试验走到“阶段性终结”的边缘。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李保华教授认为,果农暂不接受无袋种植,基于花了钱的人无袋苹果果面的难以认可,试验“失败”的背后其实未失败,苹果无袋种植回归一定成趋势。

  与先前不同,两年前孙震的苹果园里种植的还是无套袋的红富士苹果,每年10月中旬,当同村的果农忙着摘袋时,不用摘袋的孙震却在地里干其他农活。

  孙震是莱西市河头店镇的一名果农,有着20多年苹果种植经验的他,早在3年前受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和青岛农业大学的引导,在自家果园里开始试验无套袋苹果的种植。

  苹果种植专家选择果园进行无套袋苹果的种植,不是信手拈来,背后需要一套严格的程序与指标。这些程序包括果树的健壮程度、旁边的环境、往年果品质量、种植户的经验以及种植户对新种植技术的接受程度等。

  正是因为孙震及他的果园符合上述指标,莱西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走进了他的果园,开始向他传授苹果无套袋种植的经验。

  “毕竟我的苹果套袋种植已经有20年了,突然让苹果不套袋,当时不太接受。”孙震说,“苹果不套袋,保证不了果面质量,就保证不了市场行情报价。”

  时任莱西市果树技术推广站站长的任洪春为了促成这件“美事”,于是找到了当地一家果蔬专业合作社,促成合作社与孙震合作,不管孙震的无套袋苹果果品质量是不是有问题,都不能让孙震赔钱。如此,孙震才同意在自家果园里实验种植无套袋苹果。

  2018年全年,孙震的种植技术完全按照青岛农业大学和莱西市农业农村局专家提供的“方子”进行。这些“方子”包括肥料的用量、浇水的程度、喷药的次数、灭虫的技巧等等。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孙震家的苹果树上见不到一个袋子,而别人家的果树上则挂满了果袋。到了秋天,当其他果农忙着雇人摘果袋让苹果在阳光下着色时,孙震的果园里无袋可摘。更让孙震深感意外的是,在专家指导下,他家无套袋苹果的个头远大于邻家套袋苹果的个头,而甜度也远超所有的套袋苹果。

  “口感非常好。”孙震说,“你如果品尝了无套袋苹果,那些套袋苹果都不想再吃了。”

  正是基于“口感的诱惑力”,当年孙震家的无套袋苹果还没有采摘,果蔬专业合作社就以高出市场价0.5元/斤的价格,全盘接手了树上的所有果子。

  “果品口感确实好。”这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当年孙震家1亩多地的苹果还没有采摘,就被一些单位订购了,不同的是别人家那些挂在树上的套袋苹果却少有问津。

  对孙震而言,让他尝到甜头的不光是每斤高出市场价0.5元。“1亩地苹果不套袋能节约3000多元的成本。”孙震说,“3000多元包括购买的果袋费、雇人套袋费、摘袋费等,每亩地相当于多赚了3000多元。”

  有了经验后,次年即2019年,孙震的苹果园仍没有套袋。鉴于无套袋技术基本被孙震掌握,当年深秋,当他家红彤彤的无套袋苹果再次挂满枝头时,一场由莱西农业农村局、青岛农业大学和当地果蔬合作社共同主办的无套袋苹果技术推广与成果展览会,在孙震的果园里进行。前来参会者主要有青岛的苹果种植大户、各区市苹果技术推广站和一些科研机构。这些苹果种植大户包括马连庄军武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张磊。

  “邀请张磊前来参会,我们计划在张磊的生态农业公司做大面积无套袋种植实验。”任洪春说,1982年出生的张磊早在之前成立农业公司,光苹果就种植了430亩,公司不但种植培养面积庞大,而且张磊具备大面积发展无套袋苹果种植的头脑与资本。

  “当时看着孙震家挂满枝头的红彤彤的苹果,很是诱惑。”张磊说,“无套袋苹果个头、颜色都比套袋苹果强多了。”

  受此“诱惑”,2019年,张磊同意了由农业农村局、农业大学主导和实施的无套袋种植实验大项目,在自己的农业公司进行。

  “当年在我的公司实验种植了5亩。”张磊说,和孙震的实验项目不同,他的无套袋成熟果品的销路没有通过合作社,完全由自己进行销售。

  2019年冬天开始,张磊完全按照专家的技术标准对果树施肥、浇水,春天挂果之后,他的5亩实验基地在没有套袋的自然条件下生长,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喷洒低毒无害农药。

  张磊说,他每亩地大约产7000斤苹果 ,5亩地要产3.5万斤苹果,这3.5万斤大约有10万个苹果。如果套袋,购买10万个袋子需要8000元、雇人套袋1万元、雇人摘袋9000元。这10万个不套袋的苹果,节省的2.7万元就等于多赚了。

  2020年金秋,他的5亩无套袋苹果挂满枝头,因为接受日照时间长,整片果园红彤彤,煞是好看。就此,另一场无套袋技术推广和成果展示会,在张磊的农业公司展开。这次,前来参观的除了一些种植大户之外,还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上级农业主管部门。

  当来宾离去,他的5亩无套袋苹果和425亩套袋苹果被摘下时,鉴于市场行情低迷,290余万斤套袋苹果入库了,而产出的3.5万斤无套袋苹果却让他发起愁来。

  “农业专家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都知道无套袋苹果尽管果面不好看,但好吃。”张磊说,为了销售摘下的3.5万斤苹果,他绞尽了脑汁。

  “绝大多数消费者,第一选是这个苹果好不好看,再去考虑好不好吃。”张磊说,“无套袋苹果因为果面不好看,拿到市场上,消费者不认可。”

  就此,张磊的3.5万斤苹果成了“上不了台面的‘问题’果”,为此他在办公的地方里开始给一些公司、关系单位打电话,甚至厚着脸皮向一些单位推销他那“口感极好”的无套袋苹果。

  “推销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清洗整理干净。”张磊说,“我也知道,那些苹果放到库里,来年更不好销售。”

  挖空心思销售完这些无套袋苹果之后,张磊深思2021年是否还继续在自己的农业公司做无套袋苹果的实验。

  “我昼夜难安。”张磊说,一边是农业大学和农业农村局专家对他的期待,另一边却是消费的人对果面的不予认可。面对这一矛盾,2021年,他最终将之前用于实验的5亩果园套上了果袋。当他将这一决定告知农业农村局专家时,专家表示尊重他个人的意愿。

  经历了首次无套袋苹果的“教训”之后,张磊算了一笔账:5亩无套袋苹果尽管让他节省了2.7万元的“袋子成本”,但背后的销售同样付出了庞大的时间、精力、人力甚至财力。如此,如果其他425亩苹果均不套袋,仅销售这一关,就让他吃不消。

  “如果430亩苹果全不套袋,每年至少节省81万元由袋子产生的成本。”张磊说,“节省下的,就是赚的。”

  张磊说,他的430亩苹果树意味着每年套袋要超过860万个。每年初夏和深秋,都是他最难堪的时节。

  “初夏要套860万个袋子,深秋要摘860万个袋子。”张磊表示,“860万个袋子,也就意味着两季每天至少需要1个150人的团队进行劳作。”

  张磊说,如今的年轻人不擅长也不愿意在农村搞果品种植,套袋、摘袋者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今在农村,150元/天都雇不到一个劳力。为了雇劳力,他曾将目标预想青岛以外的地市,但问题是哪怕找来了劳力,这些劳力晚上没地方住宿,没地方吃饭。就此,张磊无奈花200元~250元/天的高价从烟台莱州等周边抢人,次日一早再接来,当天晚上送回。

  今年,张磊又完全恢复了先前的套袋。眼下正是苹果摘袋的季节,每天有50名老年人在张磊的果园里摘袋。

  “人力缺口达100人。”张磊表示,实际上他的430亩果园里需要150人劳作,才能使得苹果顺利摘袋并着色。一旦遇上连阴天,果袋摘不下来,全年的收成更难以保证了,何况数年来苹果销售价格一路下滑。

  “作为果农,我们非常期待‘不套袋’。”张磊说,不套袋的背后除了成本账之外,还有环保账,而在未来10年之后,哪怕果农有钱,势必找不到套袋和摘袋人。

  摘掉了袋子的苹果又重新套上了袋子,张磊不是第一户。事实是,早在2年前,孙震家的苹果也重新套上了袋子。孙震的理由是“无套袋苹果好吃要遇上懂行的人,但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懂行”。

  将摘掉的苹果袋再套上,张磊与孙震不约而同的“复原 ”之举,无疑意味着由青岛农业大学和莱西市农业农村局主导实施的这场持续数年的大试验,阶段性终结。

  事实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短缺,苹果袋的“套”与“摘”备受业界关注甚至争论。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李保华教授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苹果套袋技术于上世纪60年代始于日本。日本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加上当时高毒、高残留、环保性差的农药,导致苹果药残超标,果品质量不高。为改善果面质量,提高商品果率,日本开始采用苹果套袋技术。上世纪90年代,套袋技术传入我国,近30年来,我国果农已经习惯了这一技术。

  李保华表示,苹果套袋技术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苹果的果实轮纹病、果实炭疽病,避免了桃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对果品的侵害,同时使得果面光洁,商品果率提高。

  “早在二三十年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没有今天这么庞大,人工成本也没那么高。”李保华说,如今的高人工成本,已经压得果农直不起腰。甚至有些地方的果农哪怕抛高价,也难以找到季节性雇工。解决上述矛盾的首要办法,就是摘掉苹果袋子。摘袋子的同时,还提高了果品的口感。

  依靠摘袋子的办法解决劳力矛盾增加果农收入和提高果品的口感,也是青岛农业大学和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导试验无套袋苹果的初衷。

  任洪春说,无套袋苹果的试验种植并非公众想象的简单的“单一摘袋”,实际上这个袋子被摘掉后,需要诸多人工指标来应对病虫害。

  李保华说,山东尤其是胶东半岛,其局部海洋性气候使得病虫害多,在一定程度上如果用药跟不上,虫害难以控制,遇上连阴天,虫害就更难以治理。所以,一些果农习惯了二三十年来的套袋种植,让他们摘袋,接受新的种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

  我国苹果的主产区集中在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和西藏。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苹果总产量4300万吨,而今年预估总产可达4500万吨。

  李保华表示,目前欧美、日本、韩国的苹果已经实现了无套袋种植。我国的新疆、西藏和甘肃的高海拔地区目前也是无套袋种植,由此可见无套袋种植在我国可以推行并实施,但这种推行,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果农的认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引导。如果在此基础上,我国产的绝大多数果品均为无套袋,花了钱的人无套袋果品认可了,果农的销售渠道畅通了,苹果不套袋的技术也就好实施了。

  “苹果不套袋种植,再度回归一定成趋势。”李保华说,“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