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疯狂套袋”为哪般?
曾经在我们生活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塑料袋正在上演一场环保之变。从人们视野里消失多年的彩色编织筐重新出现在超市门前、公共汽车站台的地摊上。与此同时,超市出口处的“疯狂套袋”也正在戏剧性地上演……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现在,距离“限塑令”的实施仅剩一周的时间。近日公布的《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却显示:多数公众的环保行为通常以能降低生活支出或有益自身健康为主,购物时特意不使用塑料袋的人仅占22.1%
“这样已经够装了,都多要塑料袋,被发现我就得下岗了。再说以后塑料袋不免费,您准备个环保布袋更实在!”
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某大型连锁超市的收银台前,收银员与索要塑料袋的消费者之间频繁上演着类似的对话。与之前不少收银员主动为广大购买的人多“袋”的情形不同,不少消费者发现,想对塑料袋说声“分手快乐”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很多大型超市的出口,络绎不绝的顾客推着一辆又一辆购物车满载而归。经粗略统计,每辆购物车里的塑料购物袋少则两三个,多则十余个。其中,更有货品不少都是里外套着好几层塑料袋。记者在哈尔滨和长春等地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
“我也明白,不能只考虑我们自己方便,也应该为子孙后代想想。但你说不用它用啥啊?这不是要收费了吗?我计划哪天去批发市场赶便宜批上几打,反正要我适应不用塑料袋的日子需要一段时间。”一个在超市收银台结算的女士向记者表示。
显然,多数市民对马上就要来临的塑料袋收费制度并没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环保意识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消费者也深知“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但对于即将实施的“限塑令”,许多人却表示并不清楚“塑料袋要怎么限,各地会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塑料袋收费之后,自己该使用什么来替代”。
商务部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草拟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其中指出,商品零售场所应当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可自主制定塑料购物袋价格,但不能低于经营成本销售塑料购物袋,不得采取打折或其他方式不按标示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塑料购物袋,也不得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按照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为广大购买的人自带购物袋、购物篮购物提供便利。同时,鼓励商品零售场所提供符合有关品质衡量准则和环保要求的塑料购物袋替代品。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过程中的经营行为做监督管理。商品零售场所的经营者违反规定将承担对应责任。
就在“限塑令”发布后不久,年产值22亿元,规模连续11年居本行业全国之首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河南遂平华强宣布停产结算,并整体转让。于此同时,一些早已转型生产“无纺布购物袋”的企业却接到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吉林市今年83岁的刘桐祥老先生听说塑料袋即将收费之后,操起了自己的“老手艺”,手工为家人编制了十多个菜篮子。这些菜篮子不但形状各异,大小也不完全一样。刘老先生表示,这都是为买不同商品而设计的。
他的大儿子刘树常说:“环保我们都支持,但是拎着这样一个菜篮子上街,我们都没那么大的勇气。”“让一个大男人贴身携带布袋子,估计很多男士也都接受不了,实在不行还真得买塑料袋用。”
小女儿刘秀华则表示坚决不会花钱买超市提供的塑料袋,她宁愿自己贴身携带布袋或者干脆到小区里的便利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再直接用手把东西拿回家。
许多大型超市也都先后推出了“布袋购物计划”、“循环使用塑料购物袋”等促销活动,一个个精美结实的帆布袋、纸袋、无纺布购物袋售价在5元到25元不等。有超市负责这个的人说,虽然环保购物袋的成本比塑料袋高出很多,刚发放时会带来成本上升,但因其耐用性好,长久来看与用塑料袋基本持平。而且超市用免费赠送、购物优惠的办法发放这种环保购物袋,还能吸引一部分顾客,可谓双赢。
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一家普通大卖场一天消耗塑料袋数量为3万到5万个,一年消耗塑料袋近20亿个。仅家乐福在上海地区,单个店每个月要消耗百万余个塑料袋,费用近10万元。
专家指出,塑料购物袋收费之后,无论塑料袋的定价怎样,消费的人都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分担塑料袋的流通成本。而最好的回避方法就是使用其他环保材料制造成的购物袋,并且做到循环使用。从而使人们逐渐形成环保意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推出限制使用塑料袋制度的根本原因。
就读于沈阳体育学院的刘竞超是一位环保主义者。早在上中学时,他就曾发起身边的同学贴身携带筷子,以使用一次性餐筷。
“大学马上就要毕业了,只有我自己还保持着原来的习惯。身边的朋友也有不少支持环保的,但都是说说而已,能做到的基本上没有。”刘竞超说,“在外面吃饭,虽然一开始从自己包里拿出筷子的时候挺尴尬的,但是时间长了自己也习惯了,而且我相信自身的坚持是正确的。”
徐师傅是哈尔滨一家垃圾中转站的环卫工人,每天他都要和他的同事共同处理6车大约50吨的生活垃圾。徐师傅表示,他最不愿意处理的就是塑料袋。“尤其春天风大,垃圾袋经常被吹走,刚清扫的路面很快就被弄乱了,有时刮到树上要费好大力气才能把它弄下来”。
据徐师傅介绍,很多塑料袋都是不可降解的,即使被焚烧或掩埋,有毒物质也会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他说:“这眼看要收费了,塑料袋的数量一点都没减少,我看大家都自觉点比啥都强!”
24岁的付饶是东北师范大学绿色动力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一名会员。最近他所在的组织正在筹划一项在校园内推广环保购物袋的活动。
对于多数人仅停留在口头阶段的环保意识,他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付饶说:“塑料袋是折射很多人内心环保意识的一面镜子。”
“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仅靠颁布政策、提高塑料袋的收费价格还远远不足。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人都要真正想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包括媒体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关注,多组织环保活动,支持、鼓励、提倡、引导人们参与进来。让大家逐渐自觉的加入到环保行动中去。”
在这个已经到来的奥运之年里,实施塑料袋收费制度无疑彰显了中国人的责任意识和环保观念。
有专家呼吁,应加强有利于提高我们正常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便利性的环保产品的宣传。包括精心设计人们喜欢的环保产品,积极宣传人们便于采用的环保措施,从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加其环保行为。
从国际顶级品牌时装发布会上名模们背上写着“我不是塑料袋的”的布包,到公共汽车站和超市门前又重新出现的编织筐,我们正真看到了正在悄然兴起的变化。我们有理由期待,在这个属于中国人的“奥运之年”,更多色彩丰富且环保的“口袋”将成为全民环保意识觉醒的新起点。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