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车谷“大厂”怎么样打造智能工厂
近年来,武汉涌现智能工厂“二期效应”,众多人称“大厂”的有名的公司持续投资武汉,加快在汉工厂的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之路。10月12日,2023年武汉标杆智能工厂专家评审组的专家们,现场走进康明斯、美的、海尔、远大医药等有名的公司的武汉工厂,实地了解工厂在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升级方面的探索与成果,发现一家家“大厂”如何在汉打造智能工厂。
康明斯燃油系统武汉工厂2007年落地武汉经开区,是全球知名的动力技术提供商康明斯的全球五大燃油系统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发动机的“心脏”的高压共轨系统是其核心产品,年产能达到15万台。这家不到2万平方米的工厂,累计投资已有9000万美元,成为武汉投资密度最大的工厂。
加工精度达到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14秒完成零件5个表面位置的缺陷检验测试、每天自动上下料4800件、AGV小车自动收料入库……在康明斯燃油系统武汉工厂,机器人成为生产主力,自动化设备与数字化系统的配合让“高密度”的智能工厂高效运转。
康明斯武汉燃油系统工厂工厂经理张曙平介绍,工厂在继续利用MIR移动机器人升级精密加工产线,实现从库房出料到机器生产的全部过程、到产品下线的全自动化生产,“工厂将按照5年规划继续推进智能化建设,打造‘黑灯工厂’,成为客户满意的智能化标杆工厂”。
同在武汉经开区,美的空调武汉工厂2004年投产,如今已是美的集团的国内最大内销空调生产基地。2020年,美的空调武汉工厂追加投资8亿元,建成美的武汉暖通工厂,生产美的家用中央空调、COLMO家中空调,实现年产能450万套,2023年产值预计达到60亿元。
走进美的武汉暖通工厂,一台台5G+机器人和AGV小车正穿梭送料;通过5G+AI视觉检测系统,1名工作人员即可监控生产全流程;空调主板、线控器的生产实现自动化,监控4条产线名工作人员。今年,工厂入选2023年首批湖北省5G全连接工厂,成为武汉市2023年数字化的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十大项目之一。
拥有400台工业机器人、新建自动化产线%、工厂生产效率每年提升20%……美的武汉暖通工厂工程部部长喻仕杰用一个个数据介绍了智能工厂建设带来的价值,“工厂将每年持续增加智能化改造投入,打造成为全流程数字化示范工厂”。
武汉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2005年在武汉经开区投产,作为海尔集团布局全国的四大电冰柜生产基地之一,已成为海尔旗下规模最大的智能化冷柜生产基地,电冰柜产品日产能达到6000台。2022年产值突破10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
走进工厂,智能化改造成果处处可见:箱壳一体化全自动成型、门体自动扣壳注料、logo由激光刻印、包装套袋自动完成、电检测自动扫码通电、产品通过提升机下线分库……与之相对应,整机成本降低10%,制造费用降低8%,工厂整体自动化率提升至56%,电冰柜15秒下线一台。
“以体验为中心,以利润为抓手,聚焦变革与转型,打造满负荷、高利润、高效率、零缺陷、行业引领的卧式冷冻柜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互联工厂。”武汉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将继续深入推动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赋能家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距离武汉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不到千米,是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眼用凝胶剂、滴眼剂、滴鼻剂、鼻用喷雾剂等产品,是湖北省第一家通过2010版GMP认证眼用制剂企业,被评为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5年,仅一款“冰珍去翳”眼用剂,销量就超过5000万只,成为市场爆款。
配液、灌装、检验、装机……在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的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串联起了生产所有的环节,两架机器人手臂快速腾转封装,旗下瑞珠品牌滴眼液产品正持续下线个工人的产线个人就可操作。
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工程设备总监刘锐介绍,一条新的全自动化产线将启动建设,全部装配国产化设备。“制药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慢慢的变成了趋势,公司将一步步逐渐‘小步快跑’,持续‘上新’自动化设备与数字化系统。”
此次公开遴选活动由武汉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长江日报联合举办,将在全市遴选出10家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可复制性的标杆智能工厂。一周的时间里,长江日报记者将跟随专家评审组的专家们走进更多武汉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