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48812】走向成功丨石山农家膳食:“每天晚饭加个青菜”

- 2024-06-30 - 防鸟袋
产品详情

  9月16日,常宁市西岭镇石山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伦玉(中)为乡民解说收割尾参的技巧。

  初秋的午后,阳光正好。常宁市西岭镇石山村一棵老樟树下,一些乡民在拉家常。不远处石山公园里,小朋友们纵情嬉闹。公园转角处,一股细流自林中涌出,妇女们在这里说着笑着洗衣裳。

  “从前哪有这么好的日子过哦!”50多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伦玉看着眼前现象,感慨万千。

  石山村坐落常宁市东南部,属大义山脉山区,因山上多岩石而得名。全村1100多人只要200来亩水田,2014年人均收入仅2326元,是省级贫穷村。“山上都是石头,土地瘠薄,老百姓们只能从石头缝里‘讨’日子。”

  李伦玉领着记者,走在村里百亩荷园木栈道上,指着远处种满中药材的石头山说,石山村的改变,得益于扶贫工作队帮扶。

  2015年,扶贫工作队进驻石山村,不只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新的理念。其时,种水稻是石山村首要经济来源,人均不到0.2亩水田,一年到头收入菲薄。

  “乡亲们,谁说咱们石山村没有地?咱们有石山,就要从石头缝里‘抠’出好日子!”有30多年底层工作经验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张秋生,在细心地了解状况后,决议鼓舞乡民在石头山上栽培中药材,山下的地步则进行流通,由村团体统一经营。

  石山村山上多岩石,但有栽培中药材的传统,仅仅零零散散,规划不大。“已然与石山村相邻的村子能够在驻村单位协助下,很多栽培中药材,阐明这片土地是合适中药材成长的,为什么咱们村不能种呢?”有了开始主意后,张秋生请来专家,对石山村的土壤进行细心的检测,成果印证了他的主意可行。

  说干就干。购苗、请专家授课,石山村乡民在工作队协助下,一边栽培中药材,一边建筑通向外界的公路。为添加中药材附加值,工作队还在石山村建筑了扶贫车间,用于中药材加工。

  有了新的工业,还有了通往外界的路,乡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2016年,石山村完成整村脱贫出列。2017年,石山村被评为湖南省美丽村庄建造示范村。现在,石山村已栽培尾参、枳壳等中药材1220亩。

  记者跟随着李伦玉,穿过荷园,沿着铺满赤色砖块的人行道持续往上走,不时有骑着摩托车、驮着尾参等中药材的乡民与咱们打招呼。本来这两天,有几位采购商来石头村收买药材,乡民们正在自家地里繁忙着。

  “现在多好啊,咱们村的中药材有了名望,不必出村,就有人上门来收了!”64岁的乡民张照枋请了几个亲属,将地里的尾参挖出、装袋。“这几袋能够卖8000多元呢,这是致富的好门道!”张照枋操着常宁话,一只手扶着装满尾参的袋子,一只手比划着,布满皱纹的脸上笑脸绚烂。

  贫穷乡民张照枋的妻子半身瘫痪,曩昔忧虑付不起医药费,张照枋每次带妻子去医院治病都小心谨慎。“现在方针好,咱们有了医保,能处理治病问题。我种了中药材,闲下来时又去村里打些临工,一年有3万多元收入。接下来,我还方案栽培5亩枳壳。”张照枋说,“现在每天晚饭,加个青菜”,“从前是吃不饱、想肉吃,现在想青菜吃。”

  原在广东打工、从四川嫁过来的陈莉和老公瞅准机遇,回到村里开了奶茶店,出资建了真人CS野战基地,预备大干一场。

  “现在村里条件好了,咱们在家挣的钱不比外出打工少,还能照料家里老人和小孩。”陈莉抱着游玩的儿子,脸上笑出了美丽的酒窝。

  从前家里贫穷的张照枋不再忧虑患病的妻子用不起药;在外务工的陈莉两口子回到家园预备大展拳脚;贫穷乡民李平粮说,他现在最大的期望是儿子在城里买套房,送孙女去城里上学……

  “量体裁衣,全力开展栽培业,加速脱贫致富脚步。”从前的省级贫穷村,现在成了省美丽村庄建造示范村,石山村“石山”变“金山”,乡民们也从“吃不饱”变成了“想青菜吃”。

  一年年增加的收入,让石山村乡民看到了期望,他们朝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方针越走越近。“接下来,咱们方案出资建造传统红薯糖加工厂,为乡民增收拓荒新的路途。”村支书李伦玉神往着未来。

  记者走在石山村里,百亩荷园里还未凋零的荷花在风中摇曳,路旁边格桑花模糊还能看见怒放时的美丽容貌,乡民们脸上挂着发自内心的美好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