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超20亿 全国皮筋“第一镇”如何闯出致富路
绑头发的小小皮筋,在焦作市沁阳市紫陵镇的村民手中,历经40余年做出了超20亿元的产业,占全国市场占有率的80%;历史悠远长久、底蕴深厚的驴肉产业正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带动农民实现富农强镇……
在沁阳市,特色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但同时,以特色手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也面临诸多痛点。创建自有品牌、提升产品价值,是沁阳市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正值六月,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皮筋头饰加工车间,一袋袋皮筋半成品堆叠在墙边,等着发往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
侯姐是当地一名村民,说话期间也没有停下手中的活,每根头绳都要捋一遍,检查连接处是否粘贴合格。侯姐说,自己来到这里做工已经三四个月,平时还会打扫一下卫生,做些杂活,一天能拿七八十块钱,补贴家用。
这样的活并不难。坞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武双庆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皮筋制作技术上的含金量低,大多数为半成品组装,劳动强度不大,不需要多高的文化程度和专门的场地,很适合不可以进行重体力劳动的人来干。
紫陵镇皮筋头饰产业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末,刚开始有村民制作皮筋售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活跃,20世纪90年代,第一代头饰人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远赴浙江义乌开始创业经营,带动紫陵镇部分村庄开始从事皮筋头饰加工。
商品的交易带来商业信息的交互。历经40余年发展,在紫陵镇,以坞头、王村、范村为主的皮筋头饰加工户已达200余家,注册公司17家,年加工量2.8万吨,年产值21亿元,占全国头饰类商品市场份额的80%,成为全国最大的皮筋头饰加工基地。
“目前,紫陵镇的皮筋头饰产业加工辐射到沁北所有乡镇的农村,博爱县许良、清化镇的部分乡村,济源市东北部的部分乡村家庭,为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武双庆说。
如今,紫陵镇皮筋头饰产品不仅销往周边各省市,还辐射到了国外市场,印度、非洲、南非的外贸订单占年生产量的40%左右,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外贸订单占年生产量的20%左右,外贸总订单占年生产量的70%。
“产品设计方面,我们跟郑州轻工业大学设计学院等进行合作出一些样品,另外就是根据世界各地的潮流趋势进行设计。”武双庆说,皮筋的款式更迭非常快,在加工环节要跟得上市场需求变化。
在沁阳市柏香镇南西村的设施蔬菜基地中,蓝莓幼苗正在大棚内安静生长,红通通的小番茄在一片绿色枝叶中非常鲜亮,羊角蜜也已经很成熟等待采摘。
“我们在柏香镇南西村建设了32座温室大棚,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确保产品的质量。”沁阳市惠香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香农业)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基地目前与大型商超进行合作销售,大部分产品都发往郑州。
乡村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需求大。据悉,惠香农业采取了“联农带农”的模式,每年向周围村庄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并带领40余户的农民参与到园区的种植和采摘工作当中。另外,惠香农业向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带动周边农户920余户,与此同时,也确保企业自身能轻松的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材料供应。
数据显示,2023年,柏香镇肉驴年存栏量达6740头,其中规模化养殖量达6169头,养殖规模化率达91.53%,肉驴年出栏量达10112头,综合产值达3.9亿元。
在柏香镇驴肉文化展馆,柏香镇党委书记陈威介绍,驴产业是柏香镇第一大特色产业,历史悠远长久、底蕴深厚。近年来,全镇以驴产业为抓手,基本形成了集肉驴养殖、饲料加工、粪污处理、驴肉加工、冷藏贮运、市场销售、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具有坚实的肉驴养殖基础。
柏香镇在毛驴园区内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拥有众多专业方面技术人员,为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我们培育了‘柏香驴’独特品种,驴有关产品的开发(如驴肉、驴奶、阿胶蛋糕等),带动了上游养驴业的发展,并为‘柏香驴’制定饲养标准。”陈威说,柏香镇养驴户众多,但仔驴多从宁夏、东北、河北等地引进,品种混杂,参差不齐,粗放式饲养,无统一标准,不利用品种打造。研究院将结合生驴养殖特点,规定统一的养殖场环境、引种、饲料等所有的环节应遵守的准则,力争打造“柏香驴”规范生产,口感如一的品牌效应。
来到紫陵镇的人,总会发出惊叹,不起眼的皮筋,居然能做成几十亿元的产业。但如今,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有不少痛点。
大河财立方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紫陵镇皮筋头饰产业属于来料加工模式,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即原材料在义乌买,产品销售在义乌销,只有加工环节在紫陵镇,上端给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加工什么。从总体上看,紫陵镇皮筋头饰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很高,但是由于处于整个产业链底端,市场话语权比较弱。
另外,紫陵镇的皮筋产业规模大但产业比较分散,仅坞头、王村、范村三个村就有加工户160家,虽然每家带动农户很多,但是相互之间各有各的原料及销售经营渠道,互不隶属,也没形成产业联盟,形不成产业“拳头”。
据悉,目前当地成立了河南紫沁饰品有限公司,但暂时还没有能力对现有的加工户及注册公司进行整合或组成产业集团,入驻的加工户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公司除了园区管理之外,还没有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起到真正的统领作用。
沁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沁阳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比如土地问题,用地紧张导致产业在扩大规模方面受限制,缺乏种植、养殖方面的人才,产品同质化严重,出现内卷现象导致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均衡,难以做大做强,大品牌少等。
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罗士喜认为,当下农业产业发展,已形成产业生态体系竞争的格局。“乡镇产业发展到此阶段,由于其本身门槛不高,会陷入内卷和价格战问题,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一旦别人在技术方面超越,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面临很大挑战。”
自有品牌的建设,则是当下农业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皮筋头饰产业,目前,其产品的价值仅仅体现在加工环节,处于市场底端,容易受到冲击。
在走访中,谈起自有品牌缺失的问题,武双庆讲述了一个案例:某奢侈品品牌,从紫陵镇订购皮筋,然后在皮筋上加一些创意装饰品,几块钱的皮筋就能卖到4000多元。武双庆感到不可思议,同时又发出感慨: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品牌,那不是可以赚得更多吗?
而在购物中心,一些中端的皮筋头饰品牌也逐渐增多,在拼创意、拼价值的市场环节下,紫陵镇皮筋头饰产业也到了打造自主品牌的时候。
据了解,紫陵镇皮筋头饰产业正在加快向自有品牌建设转变,并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武双庆说,目前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专业团队已多次当地考验查证,讨论皮筋头饰研发和片区整体规划问题,以及谋划建立师生实训基地,计划通过校企互动培养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为产业升级发展、自有品牌建设方面注入力量。
“低技术的产业集群,一定要向上走。”罗士喜说道,农业产业必须树立品牌,没有品牌会很吃亏,其次,要培养头部企业,做创新、做创意,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摘得一席之地。
“要加快引导乡村手工业品牌化。”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晓静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农村产业的品牌化既要通过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地域特色突出、功能属性独特的区域公用品牌,又要引导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注入自身产品打造企业品牌,还要传承乡村文化根脉,挖掘一批以手工制作为主、技艺精湛、工艺独特的能工巧匠,推出一系列乡土特色产品品牌。抓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